关注美好科技生活
分享实用技巧资讯

方便面简史与中国产业转型

方便面简史与中国产业转型-小白号

(本文首发于华商微部落,授权紫金财经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纵观方便面发展史,其发展轨迹与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高度融合。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农民工的广泛流动,方便面市场开始爆炸式增长。当时很多品牌如华丰、华龙、益民等。成了八九十年代的童年记忆。

但方便面真正的爆发是康师傅和统一进入大陆后,带来了新的生产理念和品牌营销理念,直接导致了这个行业的井喷。2013年巅峰时期,一年卖了462亿包,但巅峰过后往往就走下坡路了。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外卖成为了方便面的杀手锏,将处于巅峰的方便面拉下了神坛。经历了几年的低潮,方便面因为疫情再度火爆,却因为土坑315酸菜事件锒铛入狱,整个行业也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未来的方便面将何去何从,能否再次登上庙堂?

1拉面的诞生

1958年春,美籍华裔日本人安藤康夫(本名吴百富)在大阪自己家的后院建了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简陋小屋。开始了对方便面的研究。他找来一台旧的制面机,买了1米直径的炒锅、面粉、食用油等原料,一头扎进一间木屋,开始了方便面问世前的各种实验。

不过面条看似简单,其实原料很精致。碰巧的是,安藤完全是个门外汉,这给他的实验增加了不少难度。他把能想到的东西都拿到面条机上进行测试。结果做出来的面条有的松了,有的粘在一起了。他只是扔了,扔了,又做了。一遍又一遍地重复。

安藤对这个实验有点着迷。有一次在饭桌上,妻子做了一道很好吃的炒菜,他从中突然悟出了一个做方便面的窍门:炒。面条是用水勾兑的,油炸的时候水分会分布,所以炒出来的面条表面会有无数的孔洞。加入开水后,面条可以像海绵吸水一样迅速变软。这样把面条泡在汤里使其入味,然后油炸、烘干,就制成了可以保存和用开水冲泡的面条。这种做法被他称为“速食热油烘干法”,很快他就拿到了方便面制作方法的专利。

1958年8月25日,世界上第一种方便面“鸡肉拉面”正式投放市场,售价35日元,鸡肉面商业批量生产成功。方便面很快成为一种受欢迎的商品。

同年12月,安藤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基础,创立了日清食品有限公司。日本代表日本,清朝安藤出生的时候清朝代表中国。安藤白夫也被后人尊称为“拉面之父”。今天,日清食品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方便面公司之一。根据其财报,2021年,其营业收入达到38.66亿港元。

2.经济起飞下的火热

日清推出方便面后,受二战后经济复苏的影响,大量行业和商业迅速腾飞。因此,便宜又美味的方便面在日本各地广受欢迎和传播。韩国、香港和台湾省先后从日清引进方便面生产线,建立自己的品牌。

mainland China的第一袋方便面是由北京食品总厂于1964年手工制作的。虽然和传统意义上的方便面不是一个产品,而且是当时的特殊商品,但还是第一个做出方便面的厂家。

直到1982年,随着我国粮油政策的放开,北京方便面厂和上海益民食品厂从日本引进了10条方便面生产线,年产量达到6500万吨,我国方便面行业才正式起步。

随着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全面加速,得益于人口迁移、农民工进城、全方位工业化的影响,方便面市场一下子变成了一片蓝海,从国企到乡镇,各地纷纷成立方便面厂参与市场竞争。山东华丰、河北化隆、福建宏发等方便面厂全面投产,尤其是河南产的北京牌方便面销往全国各地,这也成为许多80年代的回忆。仅从1989年到1991年,就引进了近千条方便面生产线。

据说1992年中国想从俄罗斯进口一架苏-27战斗机。然而,由于苏联的解体和中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双方都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达成这笔交易。于是,物资匮乏的俄罗斯接受了用20万箱方便面替换一架飞机的条件。

3个巨人进入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方便面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方便面市场蒸蒸日上。但当时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在品牌包装、渠道营销、产品设计等方面都缺乏足够的经验,方便面大多是袋装的,由简单的面饼加盐、味精组成。

康师傅的创始人魏氏四兄弟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发现了广阔的大陆市场,并从投资者那里获得了1.5亿新台币的资金,开始了全新的业务扩张。在对大陆市场进行全面调查后,他们将红烧牛肉面这种四川特色小吃制作成他们的产品,并在产品中添加了酱包和干菜包,并配有一次性纸碗和叉子。同时,他们在走访调研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发现了当时方便面最大的营销渠道——火车。

除了产品创新,康师傅在产品定价上也很有竞争力。在市场均价1元左右的时候,他的产品最后定价1.5元。

康师傅的入世,可以算是对当时方便面企业的降维打击。1994年,康师傅进入内地市场的第三年,就卖出了2亿包方便面。无论是销量还是产品,内地企业都被全面碾压。

当时很多二手经销商甚至专程跑到康师傅在天津的工厂,购买刚出厂的康师傅方便面,然后加价30%-50%再转卖。可以说买了就能赚到钱。

不过康师傅在大陆市场的知名度也得到了台湾省“跑秒”兄弟的认可。由于康师傅当时已经占领了大部分大陆市场,统一作为后来者,要想分一杯羹,就必须拿出自己的创新产品。

1999年,经过对方便面市场的全面研究,决定以广大青少年为重点,由此推出了第二代方便面产品——简简单单全。根据中国的传统文化,水浒108,三国演义和荣誉榜的卡片被作为收藏品放入其中。哪怕今天你在家里的一个角落,你也有可能翻出我们小时候积攒的浣熊系列卡片。这场统一的营销活动也被营销界称为新千年的史诗营销。

此后,方便面市场也经历了近20年的持续增长。在2013年的高峰期,全国每年售出462亿包方便面,平均每秒钟打开1465包。

而康师傅的全方位进入,除了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营销战,也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企业营销理念和品牌理念。这种思想直接与未来的互联网时代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商业形态。

4方便面黑仔:外卖和高铁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整个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我国农民工增速开始放缓,2015年达到顶峰,这也导致方便面最主要的消费者群体萎缩。

此外,除了消费者减少导致的基本盘萎缩,消费场景的变化对方便面市场的影响也很大。2007年,中国铁路启动第六次提速计划,绿皮车开始逐步退出历史舞台。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在火车上的时间越来越短,方便面不再是火车上的主要饮食选择。

2011年,餐饮行业正式登上互联网的快车,网络外卖正式进入我们的生活。据央视财经统计,2011年全国外卖市场216亿,2020年规模增长到8352亿,十年增长40倍。

除了外界的多重打击,方便面内部的盘根错节也直接造成了其市场的持续下滑。2003年,方便面的主要原料棕榈油价格大幅上涨,于是我们主动找到康师傅,协商共同涨价,应对原材料上涨。康师傅虽然同意涨价,但最后统一提价,康师傅没有。

汪涵说那句经典的“有人模仿我的脸?”手里拿着统一坛的泡面。有人模仿我的脸?“广告词的时候,也反映了统一和康师傅矛盾的激化。

多年来,双方一直在打价格战。康师傅刚进入内地市场时,每包定价1.5元,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刚刚超过2000元。现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3.5万元。虽然收入增长了16倍,但是方便面的价格才刚刚翻了一倍。

这种便宜虽然对消费者有利,但却成为了企业的囚徒困境,直接导致企业利润空间不足。除了打压其他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也让自己无法应对外部的局势。

敢问路在何方。

一碗康师傅红烧牛肉面,一袋浣熊香酥面,让我从零食成长到大。最后介绍了一款新品,老坛酸菜面,315晚会上翻了车。多年来,主导行业的两大巨头一直在打价格战,却忽视了产品的创新。

当价格被垄断,新产品不足时,很难吸引新的玩家进入市场,除了得不到多少甜头外,极大地限制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正因为如此,近两年方便面正在向高端化、多样化、高品质方向发展。五元以下的方便面不再成为市场上的热门宠物。相反,十元左右的方便面已经逐渐占据了超市的货架。比如方便面的创造者日清,主打高端方便面,也有新拉面、等高端方便面品牌。

这些来自日本、韩国、泰国的海外方便面厂,选择了不同的竞争路线进入中国。据统计,日本方便面均价是中国的12倍,韩国的2.5倍。

虽然康师傅和统一也在高端市场展开了全面布局,但这种策略能否成功还很难说。毕竟方便面在国内市场已经被牢牢扣上了低价食品的帽子,还背上了妈妈自己赋予的“垃圾食品”的名号。这种认知建构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改变。

近年来,自焙锅,螺蛳粉,酸辣粉,还有去年被资本热捧的预制菜,都在不断冲击着方便面大王。

未来,方便面还能不能再辉煌还很难说。然而,它们虽小,却与中国的工业发展息息相关,尤其是在无数个寒夜里,抚慰着无数农民工的胃,温暖着他们的灵魂。

透过方便面的兴衰历史,我们看到的不是一包方便面,而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缩影。伴随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方便面还能继续伴随我们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白号 » 方便面简史与中国产业转型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