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美好科技生活
分享实用技巧资讯

为什么视觉中国屡屡引起「大风波」?

结果摄影师自己的作品被别人告知侵权,还被索赔8万元。这件看似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就发生在摄影师戴剑锋(微博ID: @杰夫的星空之旅)身上。

8月15日,摄影师博主戴剑锋在微博中分享了自己的出格经历,引发众多网友围观。向这位摄影师提出索赔的是国内知名互联网科技公司视觉中国,其核心是“视觉内容”的制作、传播和版权交易。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这已经不是视觉中国第一次传出类似的争议了。早在2019年,视觉中国就将黑洞、国旗、国徽以及众多公司logo图片的版权据为己有,引发外界批评。

事实上,2014年通过借壳登陆资本市场的视觉中国,一直被外界质疑其“以诉代卖”的模式。知情人士透露,视觉中国有专门的团队处理“照片侵权”。许多公司,无论是中小型还是大型公司,都因涉嫌侵权而与视觉中国打过交道。

有互联网观察人士指出,在版权概念越来越普及的当下,视觉中国做版权业务无可厚非,但前提是其主张版权的作品应该是其拥有相关权利的作品,而不是打着版权保护的旗号做版权刺客。一个声称版权保护的公司,如果假称权利,把别人的权利据为己有,并从中获利,总有一天会受到打击。

“我拍的照片是我自己侵权的。”

据摄影师戴剑锋称,涉嫌侵权的作品有173幅,是他自己拍摄的,但他并没有就这些作品与视觉中国合作,也从未将这些作品上传到视觉中国的画廊,所以他很想知道这些作品是如何成为视觉中国的版权的,甚至要求他赔偿损失。

雷达财经通过拍摄者公布的电子邮件文件了解到,视觉中国基于所谓的“侵权”,向拍摄者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一、摄影师可以从视觉中国素材库网站以300元/张的价格购买不少于173张图片,合作期限为一年。合作协议签订后,拍摄者可以直接免除自己之前使用的图片的责任,173张图片可以从视觉中国素材库网站下载使用。

如果没有额外的图片需求,视觉中国还提供了第二种解决方案,即以500元/张的价格支付173张图片的全部使用费,以此计算总金额为86500元。支付完成后,视觉中国将不再就本和解协议所涉及的侵权行为向与摄影师有关联的公司主张或提出任何赔偿。

事件曝光后,相关话题引发大量网友参与讨论,“我的照片被视觉中国起诉侵权”话题一度冲上微博热搜榜榜首。截至记者发稿时,上述话题在微博中已吸引超过6.7亿读者,讨论2.6万次,互动超过61万次。

8月15日晚10点,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视觉中国通过官方微博做出回应。视觉中国表示,经初步核实,摄影师授权图片库stock rek Images出售,stock rek Images将相关照片授权给Getty Images出售。视觉中国作为盖蒂图片社在中国大陆的独家合作伙伴,拥有包括相关图片在内的完整销售权,相关图片的销售授权链条清晰完整。视觉中国也表示会继续与摄影师沟通,妥善处理相关误会。

有网友形象地比喻了视觉中国回应中的销售授权链,摄影师是主人,Stocktrek Images是二房东,Getty Images是三房东,视觉中国是四房东。这样,整件事就可以理解为,视觉中国作为第四房东,是要向真正的业主收租金的。

然而,摄影师并不接受视觉中国的回应。摄影师说:“这里没有误会。至今你还在网上非法出售我的作品,对我和其他人谎称自己拥有作品的著作权,并要求赔偿。请立即停止你的侵权行为!”

这位摄影师透露,他已经向Stocktrek核实过,Stocktrek明确告知视觉中国,他无权出售自己的作品,也无权拥有作品的任何版权。Getty也没有权利再许可他的作品。

随后,华龙网记者。com致电Stocktrek公司,该公司称视觉中国的代表一小时前曾致电该公司,公司也明确告知要从视觉中国网站删除戴剑锋的相关作品。对于接下来的计划,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盖蒂平台还将联系视觉中国移除戴剑锋的作品。

8月17日中午,视觉中国相关负责人向杜南记者发来公司与盖蒂图片社的协议内容,证明其合法拥有戴剑锋摄影作品在中国大陆的销售权。视觉中国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之前我们给他发函,并没有直接起诉他的意思,而是让他自己去核实。在这个过程中,视觉中国确实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我们也会做一些反思。”。

“世界受视觉中国之苦已久”?

雷达财经了解到,视觉中国成立于2000年6月。2014年4月,视觉中国通过借壳上市在a股上市。同年6月,视觉中国将公司主营业务由室内主题公园的智能游乐设施及专题影视制作变更为视觉内容及服务。

虽然视觉中国已经出面回应此事,但从拍摄者的态度和网上的大量反馈来看,外界似乎对视觉中国的回应并不买账。有网友支持摄影师积极维权,有网友为此发明了“视如己出”这个词,还有网友嘲讽视觉中国是摄影界的知识网。

或者受此事件影响,视觉中国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受到了影响。至8月16日和17日收盘,视觉中国股价分别下跌4.86%和3.9%。短短两个交易日,视觉中国市值蒸发超10亿元,最新市值110.6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社交平台的众多评论中,不止一位网友指出,视觉中国出现类似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了。雷达财经进一步梳理发现,其实在卷入这场风波之前,视觉中国确实多次引发争议。

2019年4月,视觉中国陷入版权纠纷。当时人类历史上第一张黑洞照片在网上刷屏。然而,这张由视界望远镜(EHT)发布的照片在发布后不久就被收录在视觉中国的网站上。

根据欧洲南方天文台网站的版权说明,只要明确署名就可以免费传播,但视觉中国不仅给照片加了水印,还特意标注了“此图为编辑过的图片。如果用于商业目的,请致电或咨询客户代表”。一时间,网络上传出黑洞照片版权归视觉中国所有的声音。

除了黑洞,视觉中国甚至“盗用”了国旗国徽的版权。2019年4月11日下午,共青团中央通过官方微博账号发布了两张截图,分别是视觉中国网站提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国徽截图。在上面的截图中,可以看到印有“版权所有:视觉中国”字样的版权声明,以及商业用途的咨询电话。

在共青团中央的微博下,企业包括Suning.cn、凤凰网科技、扶南、360清洁大师、新浪游戏、健力宝、贵州茅台、美菱、海尔等。自发曝光自己带有视觉中国版权标识的logo图片,以表达对视觉中国相关行为的质疑。

关于黑洞相关的版权纠纷,视觉中国表示,黑洞照片属于视界望远镜(EHT),视觉中国通过合作伙伴获得编辑许可。这个照片授权不是独家的,其他媒体和图片社也有授权。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图片只能用于新闻采编和传播,未经许可不能作为商业范畴使用。

关于国旗和国徽相关的版权风波,视觉中国表示,网友在视觉中国网站上举报的国旗和国徽不规范图片是视觉中国签约投稿人提供的,视觉中国作为平台方负有审核不严的责任,因此深表歉意!我们已经对不合规的图片进行了下线处理,并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继续加强审核,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2019年4月12日,针对视觉中国网站传播违法有害信息的情况,天津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连夜约谈网站负责人,责令网站立即停止违法行为,进行全面彻底整改。

同年4月18日,视觉中国发布声明,承诺建立符合中国市场的版权保护模式,尊重行业利益相关方的诉求,构建合规、合理、可感知的产品和服务定价及版权保护工作流程,主动接受监督。

但从最近引发全网热议的风波来看,显然视觉中国对版权的承诺并没有兑现。在视觉中国因摄影师本人拍摄的照片被诉侵权之际,中国天文博主也在摄影师的博主评论区留言,“我们也接到过类似的电话,比如NASA公布的公开照片,都算他们的版权”。

关于视觉中国的版权纠纷,新华曾评论说,“我们尊重版权保护,但如果打着版权保护的幌子去创业,恐怕不太合理。”

对“诉讼销售”模式的质疑

在频频卷入版权纠纷的背后,视觉中国的商业模式引起了广泛关注。

根据视觉中国此前的财报,2020年至2022年,视觉中国分别实现营收5.7亿元、6.57亿元和6.98亿元,增速放缓。利润方面,视觉中国近三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1亿元、1.53亿元、9918万元。此前的2016-2019年,视觉中国归母净利润均在2亿元以上。

拆解视觉中国的营收可以发现,其大部分营收来自视觉内容和服务。Wind数据显示,视觉内容和服务在视觉中国总营收中的占比常年在70%以上,近三年更是保持在90%以上的高水平。

但外界也有不少声音认为,视觉中国的表现离不开他对“销售式维权”的贡献。早在2018年7月,经纬中国创始人张颖就在微博中写下了对视觉中国的控诉,称“从去年开始,视觉中国就制定了一个制度,开始组织大规模搜索各类疏于授权使用其图片的企业,然后漫天索要巨额赔偿。通常一个小疏忽不接受删除一张图片,直接索要几十万人民币天价赔偿,逼公司签年度合同。”

张颖所说的系统,是指视觉中国为了更便捷、高效地收集和整理侵权行为,降低版权保护成本而专门研发的基于图像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鹰眼”系统。

据悉,该系统具有自动爬虫和自动图片比对功能,每天可自动处理200多万条数据,跟踪网络上公司自有图片的使用情况,并提供授权管理分析、在线侵权证据保全等版权保护服务。

视觉中国在2017年年报中透露,“鹰眼”系统可以跟踪公司拥有的图片在互联网上的使用情况,更好地锁定潜在客户并满足其需求,实现精准营销,大幅降低获客成本,实现客户数量的大幅增长。2017年,公司通过“鹰眼”发现的潜在客户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84%以上;通过鹰眼新增年度协议客户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54%。

外界对视觉中国“销售式维权”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央视还以“严惩视觉中国,斩断知识产权市场毒瘤”为题,进行了犀利点评:视觉中国以“他能做什么”的面孔,把法务做成销售。,一端侵犯创作者的合法权益,另一端“敲诈用户维权”。创作者和使用者都吃过苦,于是就有了网络用语“视觉中国苦了好久”。

除了以上,有媒体还在相关报道中为公众还原了视觉中国“销售式维权”的全过程。《北京晚报》报道称,一位知名博主在微博上质疑视觉中国长期以来的“画廊钓鱼”操作:大量图片被传播到各种所谓的免费画廊网络和公共网络,等待各公司的年轻设计师下载和使用这些图片,视觉中国会定期检索这些图片。“如果是中型公司,有收入的话,半年就有收获;如果是小公司,那就再收割两三年。”

事实上,近年来,视觉中国频繁向其他公司或个人提起侵权诉讼。天眼调查显示,截至目前,视觉中国的主要运营公司视觉(中国)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涉及的司法纠纷多达181起,其中担任原告的案件多达143起,涉及侵犯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案件有130起。

此外,视觉中国集团旗下的瀚华伊美(天津)图像技术有限公司和盖华创意(北京)图像技术有限公司的司法纠纷也超过1万起。天眼调查显示,这两家公司在相关司法纠纷中的角色多为原告,排名靠前的案件多为侵犯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著作权归属及侵权纠纷。

根据视觉中国发布的财报,2022年,视觉中国及其子公司起诉/申请仲裁的案件多达72起,涉及金额2301.03万元,部分已和解,部分未进行中。同年,视觉中国归母净利润为9918万元,这意味着2022年视觉中国起诉的案件金额相当于公司同期归母净利润的23%。

视觉中国在年报中也提到,照片和视频市场的侵权现象仍然比较普遍。公司将继续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调解机构、司法机关紧密合作,不断提高公司实现和保护版权的能力。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有接近视觉中国的人士曾告诉他,视觉中国的诉讼目的不是追求直接的判决赔偿,而是把维权变成销售,把被告变成独家合同客户。视觉中国还表示,大部分客户会在诉讼判决前与其达成和解,成为长期合作客户,通过法院诉讼最终判决的金额不会超过0.1%。

回顾视觉中国这几年频繁卷入的纠纷,之前《人民日报》的评论在今天依然适用。无论是转发黑洞照片,还是吐槽视觉中国,都应该形成这样一种社会共识:我们尊重版权,不等于纵容不合规的商业方式;我们批判运作模式的缺陷,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损害了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共识。在版权意识觉醒的时代,人们真正在意的不是图片付费,而是乱收费。保护版权,归根结底还是要保护和鼓励原创。只有牢记这个初心,市场才能成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白号 » 为什么视觉中国屡屡引起「大风波」?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