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厂商的秋季招聘渠道陆续开启。
在沪某985高校读研究生的杨铮(化名)本应参加去年的秋招,却因个人原因延期后再次加入了今年的秋招大军。与去年相比,她发现“选择多了”,“同学们的求职氛围也没有去年那么消极了”。
来源:Pixabay
去年秋天,互联网巨头的招聘规模萎缩,而进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却在增加。“公司600个HC收到了23万份简历,R&D只有300个左右”,这样的消息去年在各大微信群里疯传。
据《科技星球》报道,科大讯飞去年收到了约1.1万份来自外部的简历,这还不包括内部晋升,但秋季招聘的人数可能不会超过600人。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时代财经注意到,今年(2024年)各大互联网公司的招聘行动比2023年秋季更加活跃。
大厂校招回暖。
8月17日,田涛集团和腾讯开始同步接收2024届毕业生的简历。
“xiaobaihao6+N”拆分后,阿里巴巴各业务板块可以单独参加秋季招聘。田涛集团预计为2023年11月1日至2024年10月31日毕业的学生发布2000多个岗位,包括技术、设计、产品、数据等。
腾讯虽然没有透露具体的招聘人数,但为应届毕业生和实习生提供了更具体的招聘项目,如技术大咖、产品经理培训生、销售培训生等。5月初,阿里巴巴表示,2023年,六大事业群共需要1.5万名新员工,其中校招超过3000人。
截至8月22日,一些互联网公司的秋季招聘还没有被时代财经完全统计出来。
根据公开报道,除了阿里巴巴,美团和JD.COM主动披露了今年的招聘人数。
美团校招预计招6000人,比去年的5000多人略有增加。JD.COM表示,今年将提供“业内最大规模的招聘”,正式校招岗位8000多个,实习岗位近7000个,总计约15000个岗位。去年1月,JD.COM宣布将在全国范围内招聘2万多名大学毕业生。
值得一提的是,7月28日,Aauto Quicker还举办了一场今秋招聘的现场求职面试,由Aauto Quicker高级副总裁、R&D线负责人于冰领衔,累计观众超过300万。据介绍,Aauto quickers 2024年校招规模较往年大幅增加,也是其校招史上覆盖面最广的一次,涉及14个城市。
“24届校招真的全面回升了。”有同学在职场社交平台上有感触。
但从公开信息来看,已经披露具体招聘规模的公司数量在减少。
招聘规模与公司发展速度和未来信心密切相关。在业务快速扩张、新产品频繁出现的时期,公司越需要“新鲜血液”。互联网巨头曾经将“内部赛马”作为公司内部竞争和试错的重要机制,这意味着需要更大的员工基数来组建不同的团队。
大规模招聘既是补充弹药,也是向外界传递公司发展形势向上的信号。回到2021年,包括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字节跳动、美团、小红书在内的多家互联网公司纷纷公布了当年的招聘人数。
其中,百度喊出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口号,字节跳动招聘人数连续三年攀升至高位。相比之下,当时百度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智能驾驶业务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云业务位列行业前四;据外媒报道,字节跳动2021年收入增长近80%,达到617亿美元。
到2022年,很多大厂对招聘规模保持沉默,降本增效频繁出现在高管们的口中。校招的时间也一拖再拖。去年,腾讯直到9月15日才开始2023年的秋季招聘,阿里巴巴的秋季招聘开始时间也延迟到了8月中下旬。
今年各大厂商的秋季招聘时间已经恢复正常。在一家人头厂工作了四年的HR刘冉(化名)告诉时代财经记者,出于企业文化和工作模式的考虑,大厂更愿意从零开始培养人才。相比之下,如果减少招聘计划,首当其冲的往往是社会招聘。
刘冉说,以他所在的公司为例,秋季招聘的规模相对稳定,秋季招聘的规模取决于公司的业务规划。“在变化的形势下,校招的方向相对更清晰。大家还是配合经营策略吧,明年怎么办,你可能会有针对性的招什么样的专业人士。”
带火大型模型技术岗
从具体的招聘岗位来看,技术和研发是今年秋季招聘的重点。
自从ChatGPT出现后,它就像鲶鱼一样迅速让整个水域活了起来。百度有一颗文艺的心,阿里有一千个问题,美团有一光年。“型号不够大,落后一个时代”的说法不胫而走,与之相关的人才需求也节节攀升。
时代财经观察到,今年,百度、字节跳动、小红书等公司提供了超过一半的校招技术研发职位。
百度在2024校招中发布了207个岗位,其中117个与技术相关;字节跳动775个岗位中,技术研发岗位543个;小红书83个岗位中,69个与技术相关;腾讯今年提供的88个岗位中,也有39个与技术和研发相关。
美团宣布将技术岗位数量扩大50%以上,同时还启动了名为“北斗计划”的顶尖校园科技人才招聘项目,内容包括大规模算法、大规模模型机器学习等领域。
这次招聘的背景是公司对新技术浪潮的重视。据悉,以创始人王兴为首的最高决策机构S-团队对美团内部的大模型极为关注,每隔一两周就会亲自过问大模型项目的进展。
“所有的公司都在向这个方向变革储备人才,所以新的人力需求基本都在这个轨道上,传统业务需求较少,所以在外界看来,这些岗位的比例会比较高。”刘冉解释道。
一些猎头此前告诉时代财经,大厂的大型号项目更喜欢更成熟、更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而国内有自然语言处理(NLP)相关项目经验的技术人员并不多,核心人才无价。
当时招聘不考虑应届毕业生,主要是3-5年经验的技术型人才。随着大模型的进一步推广,相关技术应用于企业自身业务,落地和实践成为大模型项目的关键词。这意味着公司不仅需要懂技术的人才,还需要对业务有深刻理解的人才。从零开始培养是比较经济的选择。
在今年秋季的招聘中,也加入了应届毕业生,作为后辈的后备力量。例如,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包括全球速卖通和Lazada)面向海外的AI商业项目,首次启动AI人才实习招聘项目,将AI与跨境电商的选品、商品、广告结合起来。
薪酬方面,来自第三方平台的招聘信息显示,以百度为例,2024校招的机器学习/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工程师的薪酬在每月4万元之间,AI产品经理的薪酬在每月1.6-2.4万元之间,均为16薪;Aauto Quicker的本地生活算法工程师学校,每月招聘工资3-6万元不等,也是16薪。要求包括探索NLP等技术在实际业务中的应用。
仍然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提议”
然而,对于相当一部分应届毕业生来说,大工厂的吸引力已经今非昔比。
网上出现过一些关于厂牌的段子,比如“xx徽章可以刷公交、地铁、ATM机取钱”、“我出示xx徽章,周围的餐厅就不再打九折了。我知道一个时代结束了”。“徽章梗”的出现,也代表了很多员工对于大厂身份的认同感和优越感。
随着互联网公司福利的缩水,以及“35岁危机”的不断争议,应届毕业生的求职趋势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从一开始,杨铮就没有把大的互联网公司作为求职的首选。她过去也在一家大头厂实习过,了解互联网公司的运作,也注意到各种公司增长普遍放缓的事实。总的来说,她把目光放在了新能源汽车行业。
在广东某高校读研究生的张明(化名)告诉时代财经记者,虽然他的专业是计算机,而且和大厂匹配度很高,但他还是同时在关注蔚来、小鹏、TCL等企业。目前进展比较顺利,包括银行的R&D岗位面试和初创公司算法工程师的工作。“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关注国企和事业单位,以求更加稳定。”
“毕业前班里80%的人都考过公务员,事业编,选调生,甚至二战毕业的更倾向于稳定就业。”去年毕业的易易(化名)说,大厂工资高,但门槛越来越高,应聘人数越来越多,不稳定性越来越大,身边的同学也越来越重视WLB(工作生活平衡)。
另一方面,过去被大学生忽视的制造业也获得了更多的关注。
《2023年春季牛科校园招聘白皮书》显示,2023年春季入学的学生中,18%的人首选智能制造,仅次于互联网。但两者数据差距较大,首选互联网行业的比例为65.9%。
大厂还在塔顶,但爬塔不是唯一的选择。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