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在一年前,大部分人都没有预测到2022年会是市场大部分板块依次下跌的一年。虽然很多板块有阶段性的积极表现,但往往持续时间有限,甚至以更大的跌幅告终,买入并持有的策略基本不可行。甚至一些近两年有明显超额收益的蓬勃行业也未能走出独立行情。或许问题不在于需求方面,而在于供给结构出现恶化迹象。
从表面上看,2022年市场持续下跌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疫情防控、俄乌战争、房地产调控、美国遏制中国升级等。2021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ldquo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减弱& rdquo这些问题一年来都没有解决,结果在2022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上又被提起。
2022年全国两会上提出的经济增长目标没有顺利实现,这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是极小概率事件。现在回想起来,没想到疫情防控对经济的影响会这么大,因为在前两年,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目标是可以同时实现的。或许重要原因是2022年病毒已经进化到奥米克隆,传染性大大提高。如果要动态清零,肯定对经济影响很大。
这一次对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担忧更加突出,市场的反应非常激烈。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港股一度跌至十一年来的新低,很难用基本面来解释。大概是因为对中国未来发展的过度担忧。同样,与2018年不同的是,当年北向资本净流入超过3000亿元,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外资仍对中国中长期发展保持强劲信心。2022年,年内北向资金净流出。可见,虽然本轮市场跌幅与2018年相当,但投资者信心受到了更大程度的打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ldquo三个稳定& rdquo。在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 ldquo稳定& rdquo系列还是在2018年,当时的导火索是中美贸易摩擦,而& ldquo六个稳定& rdquo。当时是十九大刚过,现在是二十大刚过。当时我提到& ldquo六个稳定& rdquo以后大概半年时间市场才稳定下来,所以这次& ldquo三个稳定& rdquo市场能好转吗?目前来看,概率比较大。
2019年能成功走出2018年的熊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风险偏好的恢复。毕竟,中美贸易摩擦暴露了美国积极遏制中国的意图。要相信中国在美国遏制的背景下仍能保持持续增长的能力,投资者需要重拾信心。
令人欣慰的是,2022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将坚定稳增长的政策,还将提振信心作为来年的工作重点。因为2022年基数低,如果政府愿意,或许可以把2023年的经济推到一个很高的水平。然而,政府保持了战略实力,并注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加重视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重视重塑市场导向的长效机制。
这两年,民营经济相对集中的房地产和互联网平台得到了整治。目前这两个行业的产业政策已经全面优化。此外,& ldquo两个毫不动摇& rdquo有望快速提升民营企业家的信心。
由于过去一年各种突发事件的集中发生,社会各界和国内外投资者需要一个重建对中国经济重启信心的过程。
无论如何,2023年比2022年有所改善是大概率的。现在疫情防控已经基本放开,我们相信既然世界上其他国家都能活下来,让经济生活重回正轨,中国也不例外。世界各地的经验表明,一旦疫情治愈,消费和服务的恢复会非常快,这可能成为2023年中国经济复苏的最大动力源。
如果2023年有需要关注的宏观风险,主要原因是美联储可能出现第二次政策失误。2021年第一次反复强调通胀是暂时的,这迫使其以近40年来最快的速度加息。近期美国通胀连续三个月下降,但美联储依然是强势鹰派,不排除会导致美国在2023年出现意外衰退,可能给中国出口带来持续压力。当然,中国历史上出口压力最大的阶段只是对股市比较友好而已,比如& ldquo东南亚金融危机后;519 & rdquo行情,08年后4万亿行情。我相信,即使这次面临出口压力,中国政府也不会无所作为。
当然,还有各种不利因素需要解决。全球发达国家面临经济衰退或将拖累中国出口,房地产销售仍处于下行阶段,需要政府尽快做出努力稳定经济。经过一年的连续下跌,投资者也普遍元气大伤,需要市场逐步走出底部,以不断增加资金投入的可能性。所以我想和& ldquo那是2019年出现的;V & rdquo线反转不难。重建对经济和市场的信心,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值得注意的是,港股市场的机会可能大于a股。港股是中国的基本面,是全球的流动性。中国宏观基本面有望继续改善,美国通胀压力放缓带来的全球流动性也可能恢复。再加上估值仍然较低,港股有望获得全球资本回报,从而获得更快、更持续的上涨动力。
春江水暖鸭先知,行情重启。
风险提示:本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涉及的观点和判断仅代表我们对当前时间的看法。基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所涉及的观点和判断可能会在未来进行调整或改变。本文仅用于交流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