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是第23个世界睡眠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等机构发布的《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显示,2022年,中国人平均睡眠时间为7.4小时,其中近一半人每晚睡眠不足8小时。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被调查者的整体睡眠时长呈缩短趋势,睡眠质量自评呈下降趋势。
“睡个好觉”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愿望,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睡眠质量买单。在供需两端的刺激下,各类“睡眠神器”新兴服务层出不穷,睡眠经济规模持续增长。有机构预测,到2030年,中国睡眠经济整体规模有望突破万亿美元大关。专家认为,目前,中国“睡眠经济”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混乱和监管不足。从长远来看,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提高行业标准,促进其向品牌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睡眠黑科技”
北京商报今日记者在“睡眠-和失眠说再见”豆瓣群看到,这个群有72000多名成员,其中不少人深受失眠困扰。难以入睡和焦虑是他们的心理状态,许多成员选择“吃药”& quot听音频”等方法缓解失眠。
再看小红书,失眠助眠的话题也挺火的。以《网络名人"》以脑白金为例,仅小红书就有7万多条注释,还有针对不同品牌的评价。
各种“睡眠黑科技”产品也在各种电商平台上不断出现。北京商报今日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以“睡眠神器”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智能睡眠仪综合排名超过睡眠精油、助眠喷雾、助眠香薰、白噪音耳机等产品,占据搜索榜前三名。
这些智能睡眠设备的价格从168元-4299元不等,差价很大。北京商报今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咨询商家了解到,这类产品的工作原理基本相似,都是“CES & quot经颅微电流刺激技术,将经过特殊处理的微电流通过耳垂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通过改善异常脑电波和与睡眠、情绪有关的神经质、激素来改善睡眠;大部分产品主要用在耳朵上,部分产品需要拿在手里;试用天数方面,短的7-12天,长的可以达到30天。
北京商报今日记者还注意到,有一款售价4299元的睡眠仪,其工作原理与“CES & quot不同,据该店工作人员介绍,该产品的工作原理是脑电波频率共振。利用物理共振原理,人要把睡眠频率植入芯片,然后电源释放出来与脑电波共振,促进睡眠。
“蛋糕变得越来越大
近年来,睡眠经济的”蛋糕”越来越大。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5月至2020年,中国睡眠经济整体规模从2616.3亿元增长至3778.6亿元,增长44.42%;预计2030年突破万亿元大关。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中国睡眠经济相关企业超过3000家,其中超过一半成立时间在5年以内。天猫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淘宝平台上“助眠"”相关商品搜索量同比增长近500%,助眠仪销量同比增长914%,脑白金销量同比增长40%。
在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产业经济中心主任宋看来,睡眠经济的兴起与供需两端的需求有关。从需求方面来看,睡眠障碍的人数呈上升趋势。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需要寻求外力来解决睡眠问题。从供给端来说,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给了商家开发新品的条件,促进了更多样化的产品类型和更丰富的运营模式。
除了各类助眠产品,线上和线下的助眠服务也应运而生。《沉睡者》就是其中之一。去年7月,微博热搜上出现了#睡大师月供套餐价格18000 #的词条。
北京商报记者查询某电商平台后发现,和小麦一起睡的服务价格基本都是10元/15分钟,服务内容为“心理咨询”& quot晚安,睡个好觉。说话树洞”等不同项目,消费者还可以指定“睡眠者”的性别。统计显示,中国89.33%的网民听说过“卧铺”,其中41.33%的网民对“卧铺”更了解。
市场还是需要规范的。
促进睡眠的保健品和“睡眠神器”琳琅满目,但有些产品的效果却“很难说”。
以“网络名人”为例。真的能解决失眠问题吗?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副主任李进告诉今日北京商报记者,补充外源性褪黑素的主要作用是改善入睡困难。对于夜间易醒、睡眠时间短等整体睡眠的改善,补充褪黑素并没有太大作用,长期使用外源性褪黑素的安全性尚未可知。
与此同时,“睡眠神器”相关产品也存在一些争议。比如智能枕木,虽然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但价格相差甚远。对使用效果也有不同的评价。从评价区的评论来看,部分消费者认为使用后没有明显效果。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今日北京商报记者,这些“黑科技”产品的心理效果大于实际效果。
宋认为,当前助眠产品行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产品凤毛麟角;其次,市场混乱,监管不足,没有明确的标准;最后,这些产品的实际效果存疑,缺乏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持。
“助眠产品一定要有科学依据,一些声称有治疗作用的产品一定要合法合规。”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表示,“在产品定价方面,应该以成本为基础,过度夸大其价值会导致市场风险。”
“睡眠经济不同于其他经济,应该更加专业和精准。”宋建议,从长远来看,要发展更多的大健康产业,把一些治疗性服务变成预防性服务。同时,要借助人工智能的手段,针对不同的失眠群体,开发更加精准化、精细化的服务。此外,还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推动行业规范化、品牌化、连锁化发展,改变目前市场混乱的局面。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